Monday 4 May 2009

曾国藩的修身艺术-男儿自立,必须有倔强之气

男儿自立,必须有倔强之气

少年当有狂者进取之趣

从砥砺自己的品性开始



性格决定命运,抱负决定成就,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。在优秀的领导者身上,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优秀的特质。但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天生的领导。这些特质无一不是从修养中来的。自我修养,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起点。早年的曾国藩同平常人一样,也有很多缺点,然而他凭借着自己的修身工夫,确立了良好的品格。他的成功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身艺术。那么,曾国藩在修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?曾国藩修身艺术,其实无非三条:第一,倔强;第二,进取;第三,有恒。




男儿自立 必须有倔强之气



曾国藩的性格,受他的祖父曾玉屏和他的母亲江氏的影响很大。曾玉屏常对家人说的一句话,就是“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”。这句话对曾国藩影响很大,做了两江总督之后,他还以祖父的这句话教自己的弟弟,并认为“男儿自立,必须有倔强之气”。他说:

“倔强”二字,却不可少。功业文章,教需要有这两个字贯注于其中,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。孟子所说的“至刚”,孔子所说的“贞固”,都是从“倔强”两个字中做出。我们兄弟受母亲的性格影响,好处也正在于倔强。



  • 男儿自立,必须有倔强之气。



曾 国藩的倔强性格,在他最初出来带兵的时候表现得最为突出。他是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出来带兵的,没有地盘,无粮饷,事事仰给于人。偏偏曾国藩又是勇于任事之 人,因而与地方官员势同水火,屡屡发生冲突。加上初期与太平军作战屡战屡败,更是使他的处境雪上加霜。然而在与官场政敌和与太平天国的双重博斗中,他却养 成了一种咬牙立志、不肯认输的脾气。他自己将之称之为“打脱牙,和血吞”的“挺”字功夫。他曾经夫子自道说:

李申夫曾经说我与人怄气从来不说出,而是特别能忍耐,一步步寻求自强之道,因而引用俗话说:好汉打掉了牙,和血吞下去。这正是我咬牙立志的诀窍。我曾经被京城中的权贵所唾骂,被长沙官场所唾骂,被江西官场所唾骂,也经历过岳州之败,靖港之败,湖口之败,被打掉牙的时候多了,没有一次不是连血一块吞下去的。

又说:

我办理湘军水师,一败于靖港,再败于湖口,将士们都愿意离开水师而做陆军。但我咬紧牙关将局面维持了下来,而后终于有了重振的机会。安庆没有合围的时候,祁门大营十分危急,黄德的局势也很危险,大家都建议我撤安庆之围,以支援祁门、黄德,但我咬紧牙关不撤,终于打下了安庆。至于南京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大城,易守难攻,我却以孤军将南京围了起来,大家都说恐怕要蹈前面清军的覆辙了,然而咬着牙坚持下来,最后竟然立了大功。

他甚至还说自己要写一部“挺经”,将自己的体会教给后人。对于自己的倔强,曾国藩十分自负。有一次当他的心腹幕僚赵烈文说起李鸿章“遇到事机不顺的时候,不能一定像曾国藩一样坚韧的时候,曾国藩立即非常得意地说:我死了以后,应当谥为文韧公,这是邵位西说的,足下知道吗?



  • 倔强并不是刚愎自用



所以曾国藩强调,“强”字必须以“明”字为基础。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:

“强”字原是美德,我以前寄信也说“明强”二字断不可少。只是“强”字须从“明”字做出,然后才会有始有终。如果全不明白,一味蛮横,等到别人折之以道理,证之以后效,又重新俯首认输,这就是前强而后弱。这就是京城所说的瞎闹。

担 当大事,全在于明、强这两个字。所有的事,没有志气和刚强都是无法成功的。即使是修身齐家,也必须以明强为根本。“难禁风浪”这四个字说得很好,我把它再 送给你。自古以来,豪杰之士都以这四个字为大忌。我家祖父教人,也以“懦弱无刚”四个字为大耻。所以男儿自立于世,一定要有倔强之气。



  • “强”字须从“明”字做出



什么是“明”?就是要明于事,明于理,明于人,明于己。曾国藩曾经有过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:

办事要以明字为第一要义。明有两种,一种叫高明,一种叫精明。同一个地方,只有登上高山的人才看得遥远,只有登上城墙的人才觉得空旷,这就是高明。同一件东西,凭空估计不如用秤称的准确,用眼打量不如用尺量的准确,这就是精明。

以明为基础的倔强,其实就是一种定见,是一种看清问题后坚持到底的决心。李瀚章曾经说曾国藩“过人之处,在于坚持定见,不为浮议所摇。”曾国藩自己也常说,办事“不要固执己见,也不要轻易听从别人的言论。必须确实看清了利害所在,尔后再放弃自己的意见。”所以倔强的表现之一就是要有定见。



  • 看清问题之后要坚持到底



同时,倔强与谦退也不是矛盾的。曾国藩说:

天地之道,刚柔互用,不可偏废。太柔了则成不事,太刚了则就会折断。刚并不是指的蛮横,敢于进取而已;柔并不是指的卑弱,虚心谦让而已。



  • 天地之道,刚柔互用,不可偏废



他还说:

知道自己的过失,就立即自己承认,自己改正,而没有丝毫的掩饰之心,这是最难的事情。豪杰之所以成为豪杰,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,就是在这些地方光明磊落,超出常人。

的确,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,同样也需要倔强之气,同样是豪杰的作为。




曾国藩的为官之道,说白了,就是一种智慧。而这种智慧,主要是来自于中国传 统文化。曾国藩确实是一个悟透了中国文化的人,他的为人行事,也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影响。他的以天下为己任,明显体现出儒生的进取精神;他的“花未全开 月未圆”、“晚场善退”,明显体现出道家的影响;他的治乱世用重典,学的是所谓的“申商之术”,他的俭以奉身、勤以治事,则明显体现出的是墨家的影响。 儒、道、法、墨四家的思想,在曾国藩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

从文化的角度来说,曾国藩就是传统文化的化身。他非常善于将性理之学与经世致用结合贯通,他讲究人生理想, 讲求精神境界,讲求道德修养与自我完善,他的反省内求,日新又新,磨砺意志,勤俭刻苦,力戒虚骄,以恒为本等修身原则,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 美德。他以一介儒生,居然将燃烧了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革命的烈火给扑灭了下去,这其中自然也有他成功的经验。曾国藩是一个理学家,他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 蕴,但又绝对不是一个书呆子。毛泽东曾经说:“吾于近人,独服曾国藩。观其收拾洪杨一役,完美无缺,设使易以他人,岂能若是?”陈毅元帅也说过:“曾国藩 用兵很有一套,在军事上很值得研究。”其实何止是军事,曾国藩为官一生,他的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追求(当然他的“天下”毕竟是清王朝的“天下”),他的忧 患意识,他的打脱牙和血吞的刚毅精神,他对子弟、子女的教育方法,他在逆境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,都是很值得研究的。尤其是曾国藩是一个很善于概括的 人,他在不经意中留下的许多话,充满了哲理性,可以说既是他为官一生的经验总结,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之所在。这些话,完全是可以当作格言来读的。毛泽 东在论述如何继承传统时提出了一条基本的原则,就是“取其精华,弃其糟粕”。对于曾国藩,我们同样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。

曾国藩是一个活生 生的人,他有他的局限,他有他的缺点。他的彷徨,他的郁闷,他的内心矛盾,他的焦虑紧张,都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。他三次自杀,他屡战屡败,他是在不他断 地与自我作战的历程中一步步地完成他的“功业”的。他的成功,从根本上来说,还是出于那坚韧不拔的精神。梁启超在评价曾国藩时曾有过一段非常精譬的话。我 们就以这段话,来为我们的这个专题打一个结。梁启超说:

曾国藩并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。在当时的著名人物中,他可以说是最不聪明的一个。他 的一生,也一直在逆境之中,然而他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的境界,他的成就震古烁今,没有一个人能跟他,这是什么原因呢?他一生得力的 地方,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,而困而知,而勉而行,历尽百千险阻而不屈服;他不求近效,铢积寸累,受之以虚,将之以勤,植之以刚,贞之以恒,帅之以诚,勇猛 精进,坚苦卓绝,如此而已!如此而已!

No comments:

My photo
London, United Kingdom
twitter.com/zhengxin

Facebook & Twitter